特力集團執行長童至祥說,特力貿易未來要持續穩站亞洲最大五金工具貿易商的位置;零售事業的HOLA特力和樂十年內走出大中華區,成為居家市場裡的「Zara」、台灣自創的「IKEA」,在全球遍地開花。
特力集團旗下涵蓋貿易與零售兩大事業,貿易以外銷出口五金工具至歐美為主;零售部分以特力屋與特力和樂為兩大主體,經營兩岸居家零售通路。
特力今年重啟併購,特力貿易將會變成一個平台,透過併購與居家、五金工具相關的貿易公司,強化貿易的核心競爭力,有些公司正洽談中。以下是訪談紀要。
將強攻代理品牌
問:特力集團的兩大事業體如何分工及互相協助?
答:特力集團兩大事業體分別是貿易與零售,沒有零售的支撐,貿易不會走到今天;當年可以跨入零售,也是因為有貿易的基礎,也因為有貿易的市場經驗,對客戶、通路了解,總裁才有膽量跨進通路,由貿易轉向零售,兩者對於特力集團是不可分割的連體嬰。
貿易與零售中間有一塊要加強,就是代理品牌。早期特力集團是與英國B&Q合資成立通路品牌,未來貿易的部分會加強代理品牌,補足現有的不足;零售部分則是強化自有品牌商品,創造差異化。
貿易是特力的根,放眼全球市場,現在可學習的對象是亞洲最大消費品貿易商利豐集團,利豐在代理品牌的部分很強,這是特力貿易正努力的方向,是帶動特力貿易成長的第二曲線,唯一不同的是,特力貿易專注在擅長的五金工具領域,不會去做消費品。
問:特力貿易近年表現突出,什麼原因讓貿易事業再次發光?
答:貿易就是買賣,提供上游供應商與下游通路的串流服務。早期特力做傳統貿易,針對零售通路需求,找工廠生產商品;過去幾年發展代理採購業務,成為通路客戶的採購辦公室;接下來強化品牌代理,如已代理的九陽豆漿機、義大利FRETTE頂級寢具品牌等。
舉例來說,特力貿易去年與大陸供應商合作開發一項戶外感應式LED燈,不僅可照明,還有錄影功能,提供給美國大型量販通路獨家銷售,單一商品銷售超過1,000萬美元,占該供應商總營收逾五成。
特力貿易與供應商關係不只是將產品賣到美國,還可透過全球貿易系統賣到歐洲等其他市場。從這個例子就可看出,特力貿易不僅能替通路客戶採購獨特商品,也可替供應商找到更多市場機會,這就是貿易價值浮現。
併購資金無上限
問:特力今年重啟併購,目前進度如何?
答:特力全球的供應商上百個,各供應商都提供不同的產品,未來特力貿易會變成一個平台,透過併購與居家、五金工具相關的貿易公司,強化貿易的核心競爭力,今年才會更積極展開併購,目前有些公司洽談中。
特力併購模式不是靠行式的、也不是財務式併購,是要營運上的整合,被併購的公司要能融入集團體系內。
總裁與董事長沒有設定併購資金上限,主要是看併購後的投資報酬率,董事長說,「要能創造一加一大於二以上的利益,併購才有價值。」不只是併購財務,在營運上也要能整合,所以才能加值。以去年特力以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億元)取得利臺100%股權,承接利臺原有貿易業務及客戶,去年整合內部、今年整合客戶與工廠,去年利臺營收近2,400萬美元,損益兩平,今年利臺營收目標為2,700萬美元,年增超過一成。
利臺以銷售季節性居家商品為主,耶誕節商品為強項,特力擅長五金、居家商品,季節性商品占比較低,併購利臺後擴大客戶與商品銷售範圍,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例子。
問:台灣居家零售事業已站穩龍頭地位,下一步計畫是什麼?
答:特力今年推出新通路品牌「特力幸福家」,整合室內裝修、設計與居家布置團隊,台北市已有四家門市,整合特力屋、特力和樂、HOLA CASA等通路資源,以小型門市在台北市的社區商圈展店,跨入室內設計、修繕服務等全屋裝修市場。
HOLA特力和樂已拓展至大陸,具備跨出台灣的經驗與實力,未來五年希望進入亞洲市場,10年內能將品牌國際化,成為台灣起家的「IKEA」,或是像西班牙「ZARA」在全球遍地開花。
和樂中國 今年將賺錢
問:特力轉投資中國和樂,布局多年後,今年可望獲利,原因為何?
答:一個企業發展有三個時期,初期為了生存奮鬥,第二階段進入穩定開拓期,最後進入領導期。2004年和樂中國進軍大陸市場,直到去年第4季才首次單季獲利,今年應該可全年獲利,象徵和樂中國今年起進入穩定開拓期。
和樂中國轉虧為盈有三個因素,第一個是在2012、2013年忍痛結束一些怎麼經營也看不到轉好跡象的賣場,短期雖影響營收成長,但對減虧卻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則是找到最合適的坪數,約700坪到800坪的賣場空間最好,低於這個坪數、過大的賣場都不是我們要的。中國和樂商品以居家軟裝潢為主,需要足夠空間陳列,但也不能像量販店一樣缺少精緻感。
第三就是慎選去開店的城市,一個城市至少要能容納三到五家店的人口與消費力,才能發揮營業效率。比方說,成都已經開到第三家店,今年重慶?IMG SRC="/WF_SQL_XS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