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董事長黃重球昨(24)日宣布啟動電業自由化前期準備,內部進行「廠網分工」,預計自2016年元旦起切割「發電」、「輸配電」,分成核能發電、水火力發電、輸供、配售四個事業部,宣示台電將轉型為企業。
黃重球昨天同時說明今年台電經營改善成果,包括與九家民營電廠(IPP)業者修訂購售電合約、提高資產活化、減緩固定投資,同時降低燃料及材料庫存,加上二階段電價調整,今年預估累計虧損約171億元。
據了解,經濟部正在審議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預估明年初送到行政院。經濟部長張家祝認為,電業自由化的進度「太慢了」,指示台電在電業自由化啟動前,內部就應先做好準備工作,並以在2016年1月1日調整成「發電」和「輸配電」會計分離的事業部為階段目標。
電業法修正草案過去在立法院進出10多年沒有結論,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若是等到電業法通過,台電再來切割發電、輸配電的營業、負債和資產,不確定性太高,因此先實施獨立會計制度。
黃重球指出,「廠網分工」是指電廠和電網的會計分離,先把責任和成本等權責區分清楚,以無縫接軌二年後組織轉型成事業部,即使未來沒有實施電業自由化,對台電本身也有好處。
台電將在明年6月底訂出17個細項的分工機制,落實一段時間後,成立核能發電、水火力發電、輸供電(高壓)和配售電(低壓)等四個事業部,再生能源發電仍在總公司。黃重球說,初期會有部分轉型成本,但好處是可釐清責任,帶進成本觀念,改善經營績效。
從國營事業轉型為企業,黃重球坦承心態必須改變,台電員工必然有適應上的困難,將從管理階層優先進行改變,第一線人員暫時不會改變,從上而下。<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