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昌案到關說案的九月政治風暴,台灣生醫產業常常淪為政治祭品。宇昌案打飛了幾個國際知名生技大咖,關說案則嚇趴生醫股市值,第2類醫材納入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和和兩岸醫藥接軌,更是茫然等待。
從生醫產業發展來看,政府的支持角色實在很薄弱,當初宇昌案也是由於募資困難,才有蔡英文家族的支持,卻釀成她總統大選的致命傷。生技產業的發展更是艱辛,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說,如果當初沒有立法院院長王金平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過關,現在新藥開發公司中天、懷特等公司可能都掛點了。
實際上,1999年生策會運作成立,以「生技醫藥升級,全民健康加分」,到2002年3月正式成立,王金平擔任會長,當時大家對生技產業十分陌生,初期沒有會員,也對外募資,成立開始的4年內,員工薪水都是由吳明發代墊,當時很多新藥公司的資金都快燒光了,國發基金、永豐餘旗下的上智等創投基金的績效慘不忍睹,大家都準備捲鋪蓋走路了,卻因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激勵股價上漲,產業重拾生機。
近年來,資本市場活絡,吸引生醫業加碼投資,加上海外生技專家回歸,本土公司也積極參與新藥研發,讓產業相當蓬勃,並被認為國內產業最後一班可以和國際接軌的列車,但是政治鬥爭,產業卻常常是最大的犧牲品,以九月風暴來看,生技條例放寬至二類醫材,很可要再陷泥淖,兩岸醫藥合作協議的落實也很不確定。
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法案通過本來就沒有打包票的,立法院的事情還是要靠共識,他認為,生技產業推動是靠不同部會共同努力,同乘一條船,每一個划船拿槳的人都有功勞。
不過,生醫界還是希望,政治風暴趕快落幕,而且也儘快給產業契機,不要每次都是因政府惹禍,重創企業。(杜蕙蓉)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