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金當年以換股合併的方式「連闖兩關」
合併台北銀行,其中富邦金合併台北銀行的第一階段是以1股北銀換1.1165股富邦金股票,等於富邦金是以1股36元的價格收購北銀,對此,曾擔任台北銀行董事長的國民黨籍立委廖正井直言:「這個價格賣得實在太便宜!」
廖正井在受訪過程中,不太願意重提當年往事,但提到台北銀行出售,乃至於富邦金合併台北銀行後的經營績效,廖正井有感而發的指出,當年他曾因幫當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總統作證,被檢察官找去應訊,檢察官劈頭就問:「為什麼北銀先前經營績效很好,但(被富邦合併)之後差這麼多?」廖正井說,當時他無言以對,當場只能說:「謝謝檢察官的肯定」。
當年富邦金合併台北銀行的溢價約30%,但以合併台北銀行為富邦銀行乃至整個富邦金控集團創造的效益,不少金融圈人士都認為,這絕非30%的溢價可以衡量。
有國民黨內重要黨政人士也回憶,當年出售北銀時,國民黨也在出售旗下黨營事業,其中光華投信當年也在出售之列,買家開出的價格是每股超過50元,「連一家投信都得花每股50元以上才能買到,更何況是家大業大的台北銀行?」
金融業者指出,當年北銀競標者包括中信、國泰等民營銀行,前後也在金融併購戰場上各有收獲,例如中信合併萬通銀,國泰合併世華銀,但相較之下,北銀對富邦銀的貢獻仍是最大,也讓富邦銀資產規模從原本的5∼10名,一下子「大躍進」至民營銀行第2名。
金融業者指出,富邦金合併北銀的貢獻來自四面八方,除了分行通路、總資產規模,甚至還有資金上的「外溢效果」;就在富邦金讓台北銀行與富邦銀行「二合一」後,沒多久就以發揮「資本最適效益」為由,辦理銀行資本額100億元「減資」案,減資後的資金用途,其中一半、50億元資金則拿來幫富邦金控當時旗下主力子公司富邦人壽 增資。
台北銀行的資本額原本有223億元,在與富邦銀行合併後,原先的資本額等於「減了將近一半」,這也成為當時金融圈討論的話題:「既然如此,有必要二合一嗎?」
金融業者指出,再就通路來看,富邦銀行原本的據點約40多家,但合併台北銀行後,分行家數達121家,成為國內民營銀行之首,其中有80家位於台北市,占盡財富管理與企金發展優勢,更承接台北銀行 2家海外分行及2家國外辦事處。
此外,富邦金合併北銀後,旗下銀行總資產馬上躍居1兆1,000億元,位居國內民營銀行第2,其中北銀就貢獻了6,180億元,資深金融圈人士因而感嘆:「這些恐怕不是30%溢價可以涵蓋的!」<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