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法人推廣定期定額並沒有特別鼓勵停利,但近幾年金融市場多空變化快速且詭譎不定,法人開始修正投資策略,除了定期定額要停利,停利幅度也建議縮小,如此才可以再低點時有較多子彈可運用。
法人指出,若以5∼10%作為停利出場目標,還是可以一點一滴累積財富。
投資環境變動下,除了定期定額停利幅度要縮小,獲利及時落袋為安,RCM亞洲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建議,基金經理人未來也應追求「絕對報酬」而非「相對績效」。
摩根投信協理邱可君表示,面對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定期定額仍為較有效率的投資工具,但建議投資人透過「化整為零」,累積每一階段獲利,同樣可享受長期報酬的效果。但因經濟景氣循環周期縮短,她建議,投資人可依個人風險屬性,適度調整停損停利點,若不能忍受短期內波動較劇者,建議可在獲利5∼10%時,就可先停利。
邱可君指出,自金融海嘯後,全球的景氣循環周期變短,像過去2 003∼2007年的長線波段上漲行情已不復見,更何況歐債危機尚未全面解決,在此情況下,即便投資人願意承擔高波動,可以得到高報酬的機率卻變得低很多。
她建議,投資人不妨降低停利點,透過「化整為零」的策略,掌握每一波段報酬,但千萬不要在低檔沒有錢可扣,或者因為害怕再跌而停止定期定額。
群益投信同樣認為,在局勢震盪下,以股票投資來看,若有1成左右的報酬率,就可考慮伺機贖回,但定期定額仍可持續扣款;如果是債券,較積極的新興債或高收益債,每年有5∼7%的報酬便可獲利了結,但考量分散布局,贖回後都可持續投資,以達資產配置效果。
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也說,如果投資人可以忍受短期波動,作為長期布局,也可以不必停利,但要「移動停損」,也就是當標的市場自高點累積下跌20%以上時即出場,但定期定額卻不要停扣,此時定期定額報酬率可能因過去在低點布局較多仍是正數。
至於標的市場如果並非進入長期大蕭條,可在累積跌幅達4、5成時重新開始扣款,反之則找尋其他較佳的投資機會定期定額。 <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