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控董事長劉燈城昨(24)日針對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指出,「台銀已準備好了」。他強調,若主管機關最後選定台銀擔任清算行,台銀一切都已準備就緒,短時間就可上路,且台銀擁有全國最多、逾新台幣3兆元的存款量,將是台銀擔任清算行最有力的後盾。
劉燈城指出,依照香港經驗,至少有10%的存款會轉存為人民幣,台銀屆時預估會有逾人民幣600億元的存款量。
此外,劉燈城也表示,台灣金對國華人壽的評估,先前已告一段落,這次保險安定基金標售國華人壽,台灣金不會參加。
銀行公會將在8月6日改選,根據金管會、財部規劃,劉燈城已是內定的銀行公會理事長;此外,劉燈城也擘畫台灣金的發展願景,希望透過壯大業務規模及併購等各種方式,讓台灣金總資產規模朝全球百大目標邁進。以下是訪談紀要:
問:兩岸人民幣清算協議進入最後階段,對人民幣商機的看法,及擔任清算行的想法為何?
答:兩岸間往來密切,台商對外投資有6成是赴大陸投資,因此人民幣商機無限,目前台灣僅OBU可承作人民幣業務,若清算機制建立,將擴及DBU和個人。根據香港經驗,大概會有1成左右的存款將轉成人民幣,也就是說現在台灣包含活、定存約31兆元的存款,至少會有3.1兆元(約人民幣6,000億元)轉存成人民幣。
其中台銀有3兆元存款,預估屆時將有新台幣3,000億元(約人民幣600億元)的存款跟著移動,這些資金會有理財、人民幣計價基金或債券投資的需求,也能為銀行帶來大筆手續費等收入。
至於清算行的部分,台銀是百分之百政府持有,過去和央行合作經驗多,包括新台幣發行等,業務範圍也相當廣泛,加上先前對清算所需的人員、器材等,台銀都有作好培訓及準備,因此不論小規模的鈔券互換,乃至於貿易結算,台銀不僅有能力承作,也有特殊的利基。但因央行才是主管機關,必須尊重央行決策。
問:財政部鼓勵行庫積極走出海外布點,台銀未來的海外布點計畫為何?是否在地區及業務選擇上,將與其他公股行庫有所區隔?
海外布點 評估柬埔寨、緬甸
答:台銀過去的據點多集中在大城市,包括紐約、倫敦、東京和新加坡等,今年則鎖定澳洲雪梨、印度設立代表處,東南亞除越南已申請多時,並評估柬埔寨、緬甸等地。
大陸方面,台銀上海分行已經成立,第二家分行或支行也會加快腳步,包括成都、重慶、天津或是華南其他地點,都由國際部進行評估,不過,台銀也不會放棄設立子行的準備。
問:未來對於旗下台銀、台銀人壽、台銀證券三大子公司的發展有何看法?有無設立新子公司的想法?
答:台灣金子公司中,除台銀外,台銀人壽資本額110億元,台銀證券30億元,規模都不夠大,未來要透過交叉行銷,利用金控平台壯大。不過,可能不會採取併購方式,而國華人壽應該不會再評估。
新設子公司的部分,包括租賃和投信都會重新評估,雖然各大金控都在大陸設立租賃,但台灣金或台銀過去沒有這方面業務經驗,因此會再考慮:另外投信方面,過去在合庫時發現,投信不如想像容易獲利,尤其整體大環境不佳,加上台灣金的公股背景,因此也不排除開放銀行通路,擴大銷售其他投信的基金,專注手續費收入即可。
問:台銀的不動產眾多,是否有處份閒置資產的計畫?金管會要求增提正常放款的準備部位,預期今年得增提多少?
資產活化 鎖定都更、畸零地
答:我們將以都更、畸零地處理,作為資產活化的主軸,台銀的大面積土地,有不少是歷史建物,因此處理上得格外小心,台銀現在擁有高達2,500億元的淨值,為全體國銀之冠,其中不動產價值應有相當的占比,所以也不能隨便出售不動產,我們現在自有資本適足率為11%、TIER1為10.5%,過度處分不動產,也會對上述指標有影響。
對正常放款的增提準備,因為台銀第一類資本適足率高,再以現有逾放比0.6%、備抵呆帳覆蓋率130%計算,若要從現有的0.5%提高至1%,內部預期每年要增提的部位大約在10億元上下,3年下來應該在30∼40億元。
擴張資產 努力邁向世界百大
問:台灣金及台銀的資本規模如何?身為龍頭銀行,未來是否對晉身世界級銀行有期許?
答:台銀現有資本額為700億元,今年將增為950億元,不論淨值或資本額都是國銀第一大,金控資本額也將增為1,300億元,在金控排名大概第2或3,總資產3兆9,000億元,目前台銀在全球銀行排名是第126名,未來也會以持續擴張資產,晉級全世界百大銀行為目標。
問:合庫金9月底前要完成現增?這一部分台灣金旗下的台銀、台銀人壽會認購嗎?
答:我們轉投資的上限空間有限,有多少額度可投資,得要由相關部門評估,並視公股整體考量而定,但至少我會以個人股東身分認購。當初我買了170多張的合庫股票,大概前後花了300多萬元。
合庫金與台灣金的確有不少合作的空間,這一部分我會牽線,但是否真能合作,還是要由我們經理部門評估。例如,台銀人壽自身沒有的商品,也可從合庫人壽引進,台銀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