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三月底以來的回檔,台股今年仍維持過去每年上下逾千點的震盪,不過由於台股趨勢仍向上,群益投信認為,下半年指數仍有向上空間,除了主動式基金,以追蹤指數為主的被動投資也不容忽視。以下為今啟開募群益台股指數基金經理人呂鴻德專訪內容紀要。
問:外有歐債、內有證所稅影響,台股後市仍值得投資?
答:台灣股市、經濟與中、美關連度較高,歐債議題影響較低、也較為間接,當然若發生系統性風險,則全球股市都無法倖免於難,但從歐債到期規模來看,從四月之後逐月遞減,且未見歐洲官方有任何緊縮舉措,意味著政府仍有意維持寬鬆環境,因此系統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許多。
此外,台灣受惠中國程度最為直接,因此無論從外資投資(FDI)淨流入的預估,或經濟上都將有十足成長,對台股也最為有利,仍具投資吸引力。
問:指數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差異在哪?有好壞之分嗎?
答:指數型基金主要採取被動式操作,以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相對之下,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則希望藉由選擇股票、機動調整持股比率方式,以達到超越指數報酬的表現。指數型基金特別適合希望看對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且不想讓投資績效與指數偏離太多的投資人;相對的,希望藉助經理人選股功力,以創造超越指數報酬效果投資人,則可考慮一般共同基金。但由於投資屬性、特性各異,主動與被動投資方式並不相互抵觸,因此可視為投資人配置的方式之一。
問:指數基金與同樣也是被動投資式投資的ETF差異在於?
答:相對於ETF,指數型基金優勢在於投資門檻相對較低,一般而言,指數型基金單筆下限為1萬元,定期定額僅3千元,投資門檻較低。另外,透過基金業者或銀行等通路機構,投資人可輕易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指數型基金;ETF則只能透過少數特定銀行以特定金錢信託帳戶申購,且只能自己記得定期從證券市場買進。最後一個重點,目前尚未有追蹤加權指數的ETF,指數基金仍是最貼近大盤的被動式投資。<擷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