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昨(12)日公布第一季自結財務數字,稅後純益10.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46元。若排除外匯準備金機制的影響,每股稅後純益0.48元,居壽險業第一。
3月外匯準備金新制上路,對壽險公司影響不一,新光、富邦因有匯損,從外匯準備金第一桶金中拿了一些錢出來,稅後純益因此提高;國泰、中壽因為有匯兌收益,須提存準備金,稅後純益因此降低。有外匯準備金制度後,壽險公司的損益波動較緩和。
依各公司自結財報,富邦人壽第一季稅後純益11.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54元,居壽險業之冠。
不過,若撇除外匯準備金機制的影響,稅後純益縮水只剩0.28元。壽險同業推測,富邦人壽從第一桶金中,拿了近6億元出來平緩損益。
中國人壽第一季稅後純益0.46元,但增提4,000多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提存前,稅後純益可達0.48元。
國泰人壽第一季稅後純損17.5億元,每股稅後純損0.33元。
該公司同樣有匯兌收益,提了約1億元的外匯準備金。提存前,該公司每股稅後純損僅0.31元。國壽第一季出現虧損,主因今年1月針對股市部位汰弱擇強,賣掉不賺錢的股票。
新光人壽第一季稅後純益15.0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28元,因為匯損,從第一桶金拿2億元平緩損益。還原後,每股稅後純益0.26元。
中壽副總經理黃之寧指出,該公司第一季獲利表現佳,主因海外投資部分收益不錯,大多來自債券獲利。
中壽第一季新契約保費收入共178.8億元,總保費收入320.4億元。
中壽自去年第四季重新調整商品策略,著重於長期分期繳傳統型商品銷售,第一季調整效果顯現,傳統型分期繳新契約保費較去年同期成長91%,對公司長期價值增長貢獻度提高,也提升公司隱含價值。
產險業部分,因國外投資部位較小,外匯準備金制度影響有限。
台產公布自結損益,3月稅前盈餘為0.28億元,累計第一季稅前盈餘為2.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08%,每股稅前盈餘約0.72元。<擷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