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留住未來可能增值的資產或是趁機實現獲利,這幾天在國泰金內部引發激辯,昨天敦南大樓標售結果出爐,證明國泰金近期在極調整投資策略和靈活布局之餘,不僅要面子,更兼顧裡子,「動起來」的國泰金內外兼顧,威力不容小覷。
若以富邦人壽昨天出價70.07億元來看,國壽出售敦南大樓馬上可認列50.57億元獲利,加上國泰金和富邦金昨天股價差距縮小至0.5元,出售認列獲利對國泰金挹注營收、拿回金融股王絕對有幫助。
但從另一方面看,國壽帳上有3,000多億元的現金尚待去化,台北市不動產又賣一棟少一棟,國壽敦南大樓占地1,100多坪,是相當難得的標的,國泰金若為實現短期獲利賣樓,之後再找大樓投資,反而會拉高成本,長期未必有利。
國壽在全台擁有210多棟大樓,且6、7成集中台北市,帳上未實現增值利益達上千億元,但過去國壽「只租不賣」,加上金管會會計政策,讓不動產增值利益只有每年公布隱含價值(EV)時才隱約看得見,並未顯現在損益表或淨值。
近年金融市場高度波動,讓國壽承受極大的獲利壓力,但昨日國泰金高層拍板,以85.6666億元的高出價捍衛自家不動產,說明國泰金態度是寧可保住未來不動產長期增值利益及穩定的租金報酬率,也不以短期實現獲利來拉股價。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