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職場就一頭栽入投資工作,一路從證券自營、投信台股基金到大中華及海外基金之投資操作、投研等工作,十多年下來,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深刻體認投資是一門藝術,沒有公式可以套用,也沒有永遠不變的定律。
多年從事投資工作累積下來的經驗,葉書弘在投資哲學上,常愛引用五洲製藥的經營理念,即為:「先研究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他認為做任何投資之前,都必須先衡量相關風險,並從認識投資產品特性、認識如何規避風險之後,再講求如何追求投資績效!
他舉例說:一位有經驗的老船長,率領一艘漁船出海捕捉黑鮪魚,雖然知道黑鮪魚的價值很高,多捕撈幾尾,就可以多掙進不少財富;但漁船出海面對大海變化無窮的各種海相,以及氣象、天候種種大自然環境,卻又潛藏著各種風險,有經驗的船長絕對會把航海安全擺第一,只有確定安全無虞,下一步才會積極追求漁獲量提升。
投資思維結合消費趨勢
葉書弘建中畢業之後,大學聯考考取理工科第一志願─台大電機系;而在大學時期,他便對投資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電機系畢業之後,報考研究所,即是選擇了和自己興趣相結合的台大商研所,為自己日後進入職場的工作表現奠下根基。踏入社會的第一年,葉書弘和很多社會新鮮人一起進入金融圈,到銀行接受培訓,不過,很快葉書弘就發現,不適合在銀行界發展,隔年就已經確定了自己未來要走投資這一條路,並轉到證券公司自營部門工作。
雖然後來由證券自營轉到投信公司工作,到投信之後又先後在台股基金、海外基金不同部門工作,但葉書弘覺得投資心法都是相通的,投資經驗超過十年的他表示,其實「投資並不難」,以一個簡單的比喻,他雖然是群益投信的海外投資長及基金操盤人,不過,卻同時扮演專業投資者與市場消費者兩種不同的角色,透過兩種角色的替換,在專業投資思維與市場消費趨勢的結合之下,即帶出生活中的投資藝術。
葉書弘認為投資與生活密不可分,例假日他最常做的事是帶著家人親山、親水,親近大自然;他認為生活中發生的小事件背後,往往蘊藏相應而生的投資脈絡與商機,舉例來說:當購物中心人人手中提著購物袋變多,或者,電影院的人潮增加,可能顯示景氣環境變好,他和他的團隊發現近年來新興市場隨著經濟成長、財富提升,消費成長速度最快,其中,又以新潮力、新女力、新富力三大消費趨勢,成長幅度遠遠高過經濟成長;葉書弘並預期,消費成長趨勢最少維持半年到1年,趨勢短期間不會改變,因此,相對看好投資新興市場受惠消費成長產業之基金。
歐債問題終會解決
對於近期歐債風暴問題,葉書弘認為不必過於擔憂,因為風暴一定會找到解決模式,最壞的情況就是大量印鈔票,來償還債務,這樣一來會衝擊歐洲貨幣的幣值,但沒有國家會因此倒閉,而且國際資金背後的投資人,其實都很聰明,會提早趨吉避凶的。
葉書弘工作之餘,喜好看書、聽音樂,也喜歡上高爾夫球場揮揮桿,在這些有靜態、有動態的活動中,紓緩平時的工作壓力。而在高爾夫球場上的表現,他還正在努力追求「破百」之中。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