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對質量性能優於對岸的台灣工具機更具優勢,已有日本企業要來台灣合資設廠,攜手搶進大陸市場。
「不管有沒有簽ECFA,我們都會回台灣投資。」朱志洋說,台灣製造的「MIT」畢竟還是跟「大陸製造」不一樣,且台灣的國際化與行銷能力比對岸強,多數買家還是想買台灣貨。
朱志洋說,台灣機器性能佳,即使產品比對岸貴兩成,還是很受歡迎。而ECFA簽署後,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降低10%關稅更是一大利多,「即使只降5%,會增加想買的人」。
五、六年前,台灣工具機在大陸的市場率仍有49%,但在市場競爭激烈下,現在已滑落剩約三分之一。
朱志洋表示,在台灣工具機成本下降10%以後,企業淨利也能夠進一步推升,跟韓國產品價格變在伯仲之間,與較低廉的大陸產品價格相比也更為接近。
為了尋求台灣出口的免關稅,現在也有韓國、日本、歐洲與美國的企業,有意來台尋求合作夥伴共同在台灣設立工廠,再出口大陸。
「大陸市場是全世界最大,大家都想要這一塊,這是台灣企業的契機。」。朱志洋認為,台灣現在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台灣人才流失,尤其機械業,大陸、新加坡、香港與韓國均來挖角。」
朱志洋表示,台灣專科都陸續轉型成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進工廠工作意願低,建議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措施及機制因應。
朱志洋認為,大陸工具機產業的崛起,威脅著台灣企業,目前全球前三大工具機企業有兩家來自大陸,台灣工具機企業只有友嘉躋進全球前15大。「政府應該鼓勵中型企業合併成大型企業。」朱志洋說他希望台灣能塑造出第二個、第三個友嘉,讓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全球市場占一席之地。
「雖然大陸市場很大,但大陸的國際化才剛起步,不像台灣已經非常接軌。」朱志洋點出大陸的問題,他看好台灣人員對國際市場的行銷能力與國際化部份比大陸要強,產品畢竟是要賣到全球與所有國家競爭的,他還是會持續投資台灣。
「或許假以時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大陸廠也會開始外銷。」朱志洋說,但那畢竟是以後的事,友嘉的全球市場仍是以台灣為主要基地,15%賣台灣,85%賣全世界,堅持「台灣投資、台灣銷售」。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