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應該是附加價值的提供者,而不是股票的盤商或批發
商!」這是擔任龍頭券商元大證券投行業務最高負責人─元大證
券執行副總李明山一直以來堅定不移的信念。
憑著這股信仰,李明山帶領元大投行團隊歷經18個月努力,
終於在今年5月18日開花結果,全國第1件不折不扣的外國公司回
台第一上市的案子─IML(安恩科技)掛牌上市,終於在元大投行
團隊的手上完成,這不僅是國內資本市場,也是元大證券在投行
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IML出師告捷
第一上市 連推3案
而這不過只是個開始,在元大證出師告捷,交出IML上市這張
亮眼的成績單之後,緊接著不到半個月,證交所再宣布元大證券
下一個承作案─TPK(宸鴻)通過第一上市審議,同時在6月底,
元大又送進了美食達人(85度C)第一上市案,目前第一上市已送
件的3案件全都由元大主辦,可說是非常傲人的成績,也吸引相當
多有意在台掛牌企業來接洽上市相關資訊。
台灣潛力十足
堪當亞洲NASDAQ
至此,元大證券已確立在外資公司回台上市的「一哥」品牌
地位,這也證明龍頭券商元大證不僅經紀業務市佔率獨佔鰲頭,
在投行業務上也不負龍頭券商該有的表現。
之所以能作到這樣的成果,曾任花旗集團全球投資銀行大中
華區董事總經理,現為元大涵蓋台灣、香港、大陸兩岸三地的投
資銀行業務最高負責人─執行副總李明山主要有2項成功關鍵:
1、對台灣產業發展優勢的觀察精準;2、元大在國內及亞洲完整
的資本市場平台。
首先,憑著對全球產業分佈脈動的敏銳觀察力,李明山看準
了台灣成為「亞洲NASDAQ」潛力,接著迅速佈局搶得先機,選
對了產業,使他踏出成功的第一步。其中,李明山也觀察到在兩
岸三地跨國投行業者近1年來陸續撤出台灣,把佈局重心移往香港
、上海、北京等地。
外資投行撤台
國內業者取代接棒
李明山舉例,像是中國農業銀行的上市案,總發行量高達300
億美元,倘若以中國當地的手續費行情3%,作了這個案子的國際
投行可拿到共計高達9億美元的手續費,倘若9家合作,1家就是1
億美元,這麼龐大的利潤,也促使跨國投行業者為爭取中國國企
上市的先機,因此把原本在台灣的人力佈局撤出。
李明山認為,這樣的「空窗期」,對台灣的投行業者而言,
反而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正好可以取而代之,因為不論兩岸
三地資本市場如何發展,台灣具有成為「亞洲NASDAQ」潛力這
是香港或中國都無法取代的。
李明山認為,即使在兩岸三地資本市場互相開放之後,海外
公司來台上市也不會被香港、大陸取代。
他進一步說明,以高科技公司而言,在美國的本益比只有10
倍,但在台灣卻有17至20倍,比韓國、香港都高很多,其中,韓
國高科技產業上市的本益比仍低於台灣不少,並以大企業居多,
使得一般中型的海外高科技公司更屬意來台上市,再加上很多海
外高科技公司不僅客戶在此、技術與團隊的需求也在此,來台上
市意願當然高很多。
此外,與美國相較,相對於高科技產業的數位IC在美國較吃
香,類比IC評價在台灣則比美國來得高,同時其稀有性,在資本
市場中更會引起期待,因此倘若能在這類高科技領域裡,挑選到
具有一定成長性、技術領先性的指標公司作為上市標的,在選案
上就先走對了第一步。
回台上市標的
鎖定海外高科技產業
李明山也指出,大陸、香港、台灣各有不同的資本市場特色
,例如,香港最旺的就是地產與金融,大陸則是大型國企,台灣
仍會是高科技產業的募資中心。加上外資投行陸續出走台灣轉移
重心到香港、大陸承攬大型企業承銷案,此時正是台灣業者布局
中小型高科技業,特別是海外高科技公司回台上市投行業務的最
好時機。
走訪51家法人詢價
追求客戶導向訂價
此外,元大證首創實地走訪51家國內外法人詢價的嚴謹訂價
模式,則是元大證成功作出外國公司回台上市的另項重要關鍵。
「投行應該是成為附加價值的提供者,而不是股票的盤商或
批發商,這一直是我的理念!」進一步說,李明山認為,投行應
該扮演的是把客戶的「故事」(背景資料)詳細介紹給投資人的
「渠道」角色,倘若投行只把自己定位是股票的盤商或批發商,
那麼在訂價時,價格訂得越低對投行自己越有利,但此時客戶卻
吃虧了。
李明山認為,在這個指導原則之下,訂價模式就必須與以往
不同。有國際水準的投行應該是追求「客戶導向」的訂價:「作
合理的資源分配,也收取合理的報酬」,這樣才能雙贏,要作到
這個境界,訂價過程透明、嚴謹,讓認購法人心服口服。
也因此,不同於以往的訂價模式,元大證券特別赴新加坡、
香港舉辦海外ROAD SHOW,走訪51家國內外法人詢價,其中在新
加坡、香港,透過了一對一會議以及大小型簡報、午餐會議,分
別向12家及14家機構法人作說明,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