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三越百貨與北京華聯集團一直無法解決歧見,新光三越決定
讓其檯面化,選擇在雙方當初簽訂合資合同的香港提付仲裁,由
法律來解決爭議,顯示新光三越已有「破鏡難圓」的決心。
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為了北京新光天地的工程款爭議,引爆震驚
兩岸的新光天地事件。今年6月更傳出新光三越有意出售新光天地
五成持股給國外私募基金,另尋合作夥伴或其他案子在大陸重新
發展。
北京新光天地事件愈演愈烈,連帶影響到往來廠商的款項支付、
簽訂合約等事項,董事會也無法正常召開,讓在台灣的新光三越
束手無策。由於新光三越已形同沒有實質的權力,才決定把問題
攤在陽光下。
北京新光天地占地18萬平方米,是集合938個知名品牌的高檔商場
,雙方既然已鬧僵,未來就算要繼續合作,也不可能坦誠以對。
透過仲裁途徑,可能是化解雙方爭議的最佳方法之一。
<摘錄經濟>